生存在远离出版中心的偏僻小城,是极易受外面信息蛊惑的。有时在报纸的书目广告见到自己心仪的书,那种想急于读到的心情十分难以形容。满书店乱跑乱翻得不到后,邮购便成了常常求索书籍的路子。可邮购几次后,这一份急切的心竟渐渐凉了下来。
前几年,我读到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与罗马俱乐部会长奥锐里欧·贝恰对谈的结集《二十一世纪的警钟》,极受启发。跟朋友谈起,他们又推荐我读池田大作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对谈集《展望二十一世纪》。汤因比先生有《历史研究》几大卷在我国出版。由他来展望未来,恐怕别有一番滋味吧。恰巧就在一份邮购书目中见到了这部书,急急寄上钱去。还好,很快便寄来了。可一翻书,坏了,中间有一叠书页竟会折装到了一起,完全没有办法阅读。无奈,给邮购处寄一函,没有回音,至今想起心里还不平。
不久,见到傅雷先生所译法国丹纳的名著《艺术哲学》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消息。该书曾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,几次托人都没有买到。这次见到,便赶紧汇钱。一个多月后,书寄来了。又一个令人不能满意。该书是塑胶封面,还来了一层硬板衬里,但大约是被搁在潮湿地上过,全书都湿了,变得凹曲不整。我使劲反复折腾,又放在床板下压,不行,拿出来每一页仍不能平整,阅读起来心理就窝火。这是不能直接挑选的下场吧。
有一次见到漓江出版社打出一广告,其中有汪曾祺先生的一册“自选集”。汪先生的作品我深爱,便赶紧汇钱。为一次多得,又选了另两册书。不久,书寄来了,中间正没有《汪曾祺自选集》。还好,有发票,属明此书售缺,问是退款还是等再印。当然等再印。赶紧写了信去。之后便永无消息了。再之后见到该书再版的消息,书价较先寄钱高出一倍多,也没好意思再写信去讨要了。
眼下有了许多读书俱乐部,但选不准参加哪个。原因是大多俱乐部都隶属出版社,而出版社推荐的书大多是自己或同城出版社的书,十分局限。还是选书店办得好,但这样费那样费交了,选书、购书仍不能及时,服务很不到家。有时宣传的云里雾里的书,买回一看大不合心意,叫人不由就失却了许多热情。
再有就是现在书价高得叫人有些买不起。这不仅是我这穷教师在说,报纸上整天都在探讨这问题。可探讨归探讨,书价却没有下来的迹象。因此,就更不敢邮购了。你看,一本书,10多20元现在十分普遍。几乎所有邮购都要交15%左右的邮购费。拿15块钱算一算,得2块多;现在邮汇费又涨了,最低起价2元,加起4块多。一本15元的书平白就成了近20元。现在进个体书店,你几乎随便买本书都要打折,给读者心里一点安慰。可邮购,是白是黑还不知道,书价再加30%左右的银子却先交出去了。
曾经写了一篇文章《让点利给读者》。书价这么高,还让交几道费,读者兴趣肯定不浓。把给书商折扣中抽出点,算成邮寄费,行不?书卖出去才能获得利润,是不?令人为难的邮购。